為什麼?因為《台灣垃圾快沒地方丟了。
可是很多人發現,我們現今沒有多少時間面對面直接交談,連對最親近的朋友也是。我們的同事凱西・柯倫、艾琳・魏瑟曼(Ilene Wasserman)、波莉・帕克(Polly Parker)和提姆・霍爾(Tim Hall)將幫助的過程描述為動態,同儕教練的主要目的則是「以清楚的界線加強向目標導引的相互學習」。
同儕教練是正式以私人、支持的連結互助。她們力薦在網路裏要有若干的關鍵人員,並運用他們個人或一起持續探索私人與專業成長。在幫助人改變行為上,最成功的同儕教練團體之一就是戒酒無名會(Alcoholics Anonymous)。參與者要稱職,就需要某種形式的思考和自我覺察,還有對彼此的大量關懷與同理心。我們的同事莫妮卡・席根斯(Monica Higgins)和凱西・柯倫將類似的組成稱為發展網路(developmental networks)。
我們以往都稱之為「交朋友」。它可以比較重要的是,其他形式的訓練可能會因為其他的主題和參與者而在實踐教練時造成旁騖與分心。」 回顧2019-2020年期間民進黨積極採取反中路線,不僅先批判「兩制台灣方案」,同時要求中共當局正視中華民國存在、和平處理爭端,要求由兩岸政府授權公權力機關進行對話與協商。
所以,我們必須把民主的防衛機制建立起來 蔡英文試圖運用四個認知形成政黨共識、全民共識,尤其鞏固中華民國台灣「形成一股無比巨大的團結力量,屹立在世界」。只要北京當局有心化解對立,改善兩岸關係,在符合對等尊嚴的原則下,我們願意共同促成有意義的對話。因此,蔡英文不斷強調兩岸應進行有意義對話及建設性對話,藉由預防性措施確保台灣安全。」 相對於2020元旦演說,2021年元旦演說無論是措辭及語氣,皆是相當緩和。
蔡英文總統發表元旦講話涉及兩岸關係部分,再次重申若是對岸有心化解對立,願意共同促成有意義對話,直言「面對兩岸關係,我們不會冒進,也會堅守原則。必須以和平對等的方式,來處理我們之間的歧異。
後6月至7月間爆發香港反逃犯條例修正風波運動,更成為民進黨反中路線飆漲支柱,港人對「一國兩制」信心降到歷史谷底、台灣人支持台獨比例及台灣認同上升創新高,在「今日香港、明日台灣」的亡國感及危機意識動員下,不斷提升蔡英文原先低迷支持度。香港議題,已難成為民進黨政府重啟建構反中路線的資源糧食 中共當局逐漸將香港問題「內國化」,切斷境外勢力對香港問題之介入。所以,我們必須要有一條底線,確保主權不受侵犯 第四,要警覺中國正全面滲透,分化臺灣社會。2019年元旦演說詞更明確否認「九二共識」,且標籤化「九二共識」就是「一國兩制」。
同時,香港政治異議人士期待制定《難民法》,民進黨當局最後也以目前《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港澳關係條例》相關規定即可適用為由,並無制定之。必須要尊重兩千三百萬人民,對自由民主的堅持。同時論證《反滲透法》之必要性,只要不是接受中國指示、委託或資助,來從事法律不許可的事,即無觸犯之情事。習近平所倡議「兩制台灣方案」、香港反送中運動,無異是充當蔡英文競選總統的「超級助選員」,最終促使蔡英文勝選贏得民選總統最高票。
處理兩岸事務,我的一貫原則,就是共同討論、找出方法、務實解決問題。無法掩蓋兩岸因無「外交休兵」,導致連斷七個邦交國事實,美國再如何力挺台灣參與世界衛生組織年會,終究沒有提案,也無像馬英九時期台灣可以受邀參與世衛年會。
民進黨已察覺一邊倒「聯美抗中」路線風險極大,隨著美國拜登政府上台對中政策轉向 川普所建構印太戰略中台灣戰略角色與地位其重要性恐不復存在,而民進黨採取「聯美抗中」戰略及「抗中保台」路線,恐須修正日益失衡的台灣戰略。同時宣稱有信心、有能力挫敗台獨,從強調反對台獨、處置台獨到遏制台獨、挫敗台獨,這顯示加強武統力度。
」同時,也表達在疫情有效控制後,希望兩岸恢復正常交流,提出「期待兩岸人民會逐步恢復正常有序的交流,增加理解、減少誤解。美國對台灣支持並非毫無限制,而是根據不同政黨執政如何界定國家利益而定。必須是政府,或政府所授權的公權力機關,坐下來談。因此,在美中關係走向緩和對話之際,台灣逐漸喪失「聯美抗中」戰略籌碼,所謂「抗中保台」之反中路線也喪失來自美國支持。Photo Credit:中央社記者裴禛攝110年1月1日 相對於2020年元旦強硬演說詞,2020年蔡英文從10月國慶日演說及12月對美國智庫演說,短短數月三次倡議兩岸進行有意義對話及建設性對話,其背後實有預防性政策作為,藉此緩和兩岸緊張、對立及敵對關係,避免兩岸陷入戰爭邊緣風險,而給予中共當局動用《反分裂國家法》第八條以「非和平方式」處置台灣問題。所以,我們必須更加堅定,捍衛國家主權 第三,不能以主權交換短期經濟利益。
民進黨政府已認識到拜登主政後,美台關係將呈現邊際效益遞減趨勢。更重申2019年所提出「四個必須」,呼籲中國政府:「必須要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
中共當局從宣稱反台獨「三條件」到「六條件」,擴大武統的條件範圍。這種「倚美抗中」戰略一旦美中關係緩和,台灣的棋子角色隨之下降,甚至被邊緣化。
同時宣稱有信心、有能力挫敗台獨,從強調反對台獨、處置台獨到遏制台獨、挫敗台獨,這顯示加強武統力度。後6月至7月間爆發香港反逃犯條例修正風波運動,更成為民進黨反中路線飆漲支柱,港人對「一國兩制」信心降到歷史谷底、台灣人支持台獨比例及台灣認同上升創新高,在「今日香港、明日台灣」的亡國感及危機意識動員下,不斷提升蔡英文原先低迷支持度。
民進黨政府已認識到拜登主政後,美台關係將呈現邊際效益遞減趨勢。民進黨已察覺一邊倒「聯美抗中」路線風險極大,隨著美國拜登政府上台對中政策轉向 川普所建構印太戰略中台灣戰略角色與地位其重要性恐不復存在,而民進黨採取「聯美抗中」戰略及「抗中保台」路線,恐須修正日益失衡的台灣戰略。同時論證《反滲透法》之必要性,只要不是接受中國指示、委託或資助,來從事法律不許可的事,即無觸犯之情事。」 相對於2020元旦演說,2021年元旦演說無論是措辭及語氣,皆是相當緩和。
所以,當中國逼迫我們的時候,我們必須一致對外 第二,中國利用「九二共識」,正在掏空中華民國。必須是政府,或政府所授權的公權力機關,坐下來談。
所以,我們必須要有一條底線,確保主權不受侵犯 第四,要警覺中國正全面滲透,分化臺灣社會。2019年初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倡議「兩制台灣方案」民主協商,給予民進黨構築反中路線的基礎。
所以,我們必須更加堅定,捍衛國家主權 第三,不能以主權交換短期經濟利益。2019年元旦演說詞更明確否認「九二共識」,且標籤化「九二共識」就是「一國兩制」。
香港議題,已難成為民進黨政府重啟建構反中路線的資源糧食 中共當局逐漸將香港問題「內國化」,切斷境外勢力對香港問題之介入。處理兩岸事務,我的一貫原則,就是共同討論、找出方法、務實解決問題。2020年元旦蔡英文更明確地提出「四個認知」,希望台灣人民能夠團結一致,共同面對外部威脅,嚴厲批判中共當局破壞現狀、利用「九二共識」掏空中華民國、主權利益不能為經濟利益所替代及建立民主防衛機制必要性。從「國安五法」到《反滲透法》,這對台灣社會主張兩岸和平主張者產生「寒蟬效應」。
」 回顧2019-2020年期間民進黨積極採取反中路線,不僅先批判「兩制台灣方案」,同時要求中共當局正視中華民國存在、和平處理爭端,要求由兩岸政府授權公權力機關進行對話與協商。美國對台灣支持並非毫無限制,而是根據不同政黨執政如何界定國家利益而定。
同時,香港政治異議人士期待制定《難民法》,民進黨當局最後也以目前《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港澳關係條例》相關規定即可適用為由,並無制定之。」同時,也表達在疫情有效控制後,希望兩岸恢復正常交流,提出「期待兩岸人民會逐步恢復正常有序的交流,增加理解、減少誤解。
可以說,2019年習近平所倡議「兩制台灣方案」民主協商,恰恰提供蔡英文反中路線建構平台及資糧。Photo Credit:中央社記者裴禛攝110年1月1日 相對於2020年元旦強硬演說詞,2020年蔡英文從10月國慶日演說及12月對美國智庫演說,短短數月三次倡議兩岸進行有意義對話及建設性對話,其背後實有預防性政策作為,藉此緩和兩岸緊張、對立及敵對關係,避免兩岸陷入戰爭邊緣風險,而給予中共當局動用《反分裂國家法》第八條以「非和平方式」處置台灣問題。